三十年江湖的伊豆舞女
2017年2月25日凌冽清晨的羊城,信手重读川端的伊豆舞女。初读是30年前的大一华师,图书馆里百无聊赖的消磨,权当是散文式的消遣印象在饭堂的去程上稍逝即纵,再看时已是屏幕上山口百惠的薰子形象。三十年故地,物是,人非,情怀不变:那个卑贱得深入尘土的薰子,突然在心底绽放开来。伊豆的秋色,山路,清泉,叠嶂,缱绻,骤雨,荡涤着少年的心思。古雅的发髻,丰厚的秀发,笑靥如花的舞女…一阵阵的幽凉弥漫开来:日本人对季节纤细的敏感,对美近乎頹废,扭曲,变态的幽怨,凄迷
第二天一早,荣吉来为我送行,我和他互赠了礼物
走到了码头,薰子的身影忽然闯进了我的视线
荣吉去帮我买船票,留我俩单独相处
薰子还是昨天的装扮,眼睛却已经红了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这一下子就牵动了我的愁情
她默默地低着头,像一朵在风中颤抖的水莲
我想让她把梳子送我留作念想,她这才抬头看我
摘下梳子,轻轻放到我的手中
我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刚一张口,一切都淹没在船夫的催促声中了
匆忙地道了别,转身踏上归程
在船上不停地和荣吉挥手,却不见薰子的身影
一声汽笛划破长空
清纯可爱的豆蔻花季,像百合花般初次绽放,怀春少女的美丽和芬芳势不可挡,多情书生心驰神往于少女的清秀姿容,这是铭记于心的初恋之萌动,害羞惆怅的少年人,幽静山谷中两个青涩标致的可人儿,遇见对方时绽开的灿烂笑颜,小舞女色艺双全、清新灵动,令书生心醉神迷。一对佳人默默欣赏注视着对方,脉脉含情的眼波流转中不胜娇羞,心领神会地荡漾在那份情窦初开的欢悦中,谁也没有再进一步亲密的举动打破这份朦胧的情愫,现实身份的差距注定二人不可能有明朗的未来,于是书生要完成学业只得离开山谷
有段时间很喜欢看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电影,觉得虽然节奏不是那么轻快,有时候还略显压抑,但就因为这一部《伊豆的舞女》,我居然都能忍下去。说不上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只是觉得那少年干净的脸,和舞女纯真的情怀,以及分离时那淡淡的忧伤特别真挚特别能打动我。看这部电影时并没有哭,只是心里觉得太遗憾了太遗憾了。只是他们注定不可能在一起,注定得分开。
我记得山口百惠演这部电影时只有17岁,所以她充沛的活力和年轻的羞涩赋予了这个角色无穷的生命力。所有山口百惠的电影中,我独爱这一个。虽然不记得角色的名字了,只是那美丽的和服总在脑海里,成为挥之不去的风景。
记忆中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舞女在沐浴时看见远处山路上行走的学生,她激动得衣服也没穿就这么一丝不挂地冲出来对着山路上的学生大声呼喊道。第二个镜头,就是学生离开的时候,她手里那条黄色的手帕,那么挥舞着挥舞着,逐渐没了边际。
看这部电影的年代较早了,大约是小学。还记得是看完《正大综艺》之后,在《正大剧场》看的。那时好象是山口百惠电影联播
自然,乡村,高三的少年爱上了小舞女。一点肌肤之亲都没有的旅途,留下短短的回忆。
电影的音乐虽然比较匮乏,但仍然很好地烘托了情感,把握了电影节奏。友情、亲情、爱情,寥寥几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美好。整体并没有极端恶劣的人物出现,虽然最后一幕预示着种种不详,但这就是生活吧。
电影并没有试图掩饰悲伤,这也使得美好的人和物显得更加珍贵。在电影中间才揭晓,原来男主人公童年便失去了父母。舞女读完小学二年级便没有继续读书。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但是这一切仍旧不能掩盖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与互相之间的理解。他们还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回忆。
今天是我的好朋友25岁生日,希望她可以继续勇敢地生活下去,幸福快乐。
这部电影在山口与三浦74年版之前至少还有三个版本,吉永小百合的一版也不错,但百友之后,至今无人改再翻拍,薰,永远的山口,无可替代,无人超越!
影片拍得非常精致,简陋却绝对不粗陋,山也好,雨也好,竹也好,人也好,全都充满着一种难以明言,却确实可以咂摸到的味道——或者说诗意。
片中的人更是精致到了极点,那年的百惠,15岁,那年的友和,22岁,都是花一样的年华,树一样的青春。少女的娇憨、清新,少男的腼腆、意气在银幕上熠熠生辉。一转眼的钟情,一回眸的羞涩,一刹那的心动,一句话的回味……爱之萌芽,千回百转,欲说还羞,愁肠百结,却终是欲去难留。
《伊》片之所以为经典,绝不仅仅在于百友二人的情之动人,也在于影片对于人的尊严的探讨、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的表现。而作为影片视角的“我”,相对真实地再现了两岁丧父,三岁丧母,十来岁死别了爷爷与姐姐,童年辗转在几个亲戚家,一辈子都在寂寞中挣扎的,被称作是“怪人”的川端的青年风骨。
导演西河克己,风格大气而精致
【伊豆的舞女】让人沉浸的剧情片 最美不过岁月中的美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vschang2018.cn/post/5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