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劫梨花。 同为女人,对这种事情感到特别的愤怒,但是对受害者又很同情,更加兴慰里面的女性同胞能够抱团取暖,电影有一个好的结尾,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所以五⭐ 。因为值得。这更是一种鼓励。哪里有恶,哪里有人在作恶?哪里就有反抗!斗争!并且不妥协!
(其实我很少会给五星的。)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的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当说到“强奸”这个词的时候,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替换为另一个词“强暴”——正如这部电影中,控告三名强奸犯时,被告律师提议将“强奸罪”替换为“故意伤害罪”——似乎“暴力”比“性暴力”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似乎这样,受害者的难堪处境就能够得到缓解。
而且,有这样想法的人不仅止我一个,我周围的大多数女性,在公共场合谈论“强奸”这样的话题,好像令她们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自己的学识和智慧甚至也被这个可怕的词抵消了。
看完之后很难对这部电影有个明确的定位和主题 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思考和反思性的东西太多
一是受害人女主被强奸后的遭遇 境况
二是记者内心正义和妥协的挣扎 很明显导演安排了两种记者选择 一个是屈服利益 一个是放弃自我的名伸而声张正义 一开始他们确实对立 但之后的对立无疾而终 转变突然
关于强暴或轮奸,我的认为,定刑太轻。这也许对一个男人来讲算不了什么,但是确实能毁了一个女人的一辈子。我们在说女性确实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男性比女性更占有各方面的优势。但是一个男人如果只是通过这种野蛮粗暴的手段来展现的话,那他跟牲畜有什么区别。韩国的化学阉割我觉得已然不够,物理阉割甚至枪毙我觉得都说得过去。真当自己失去了所有的自尊时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应该去死。
作为女孩,从小被父母老师社会教育的是,女孩子在外面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随便喝醉,不要穿着暴露,也不要一个人走夜路,要学会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作为一个人,从小被父母老师社会教育的是,人在外要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和别人起肢体语言冲突,遇到疯子不要理他。
我至今都记得自己做过的一篇关于踢猫效应的英语阅读:一辆车与另一辆车险些追尾,其中一辆车的司机本应负主要责任却对另一名司机破口大骂,另一名司机只是微笑地看着他。文章结尾,作者大致表达了这个意思:有些人就是情绪的垃圾车
这里不谈演技,演技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压人一头这人要么是专制狂要么是受虐狂。
The accused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优秀在于它的表达和影响。更和中国目前的“李某某案”(╮(╯_╰)╭打码是怕有人说我侵害了未成年人,好可怕,真的是未成年人么?细思则恐)有着类似的情节和发人深省的影响。
强奸这样一个敏感的词汇,在中国,是每个女性都避之不及的标签,似乎被侵犯被损害成了受害者的责任,她们会被社会架上道德的十字架上,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感受别人玩味的表情,自己从受害者转换成为一场色情叙述的主角,而加害者,以一种癫狂的态度放肆的表达,他们原本扭曲的生活不在意更多的扭曲,而受害者原本正常的生活却被同等的扯入这种扭曲的漩涡之中。这个社会加诸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指标太多了,而且都是“一票否决”的道德指标,只要你有一项不达标,你整个人都不达标,整个人都要受到道德的指控,受到社会的指点,所以你只能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假装一切没有发生,只要不出声,就不会受伤,即使受了伤,只要不呐喊,就不会二次受伤
暴劫梨花:盛宴剧情片 The Accused中的庭审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vschang2018.cn/post/1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