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咒怪告诉我这个电影的朋友,更应该咒怪的是将碟借给我的那个朋友,以至于这个我仅仅看过一次的电影在记忆深处烙下如此深刻滚烫的印迹。
关于夏天,美好的年轻肢体,关于每个人都必须鼓起勇气才有能力跨越的青春期那道恐怖围墙。
拍摄电影的年份:1993年,那时我12岁。我所崇拜的爱情模式在影片中体现无疑,那种由血亲转至情侣的关系是无法被破坏的。被诅咒却固若金汤,没有任何时空能够将其切断拦阻,安全感由此充分获得。
步至书城购得电影原著同名小说,阅读中仿佛重新将镜头回放了一遍,少年金色的长发和少女修长的小麦色肌肤交叠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有那片若隐若现的棕色海域,小妹妹手中的气球,掠过姐弟俩绞缠躯体的蓝色灯光……
完成并完整了的灵肉合一像一场悄无声息的膜拜,青春期由此被真正穿破,在通往成人的道路上姐弟两个将如何的头破血流则不得而知,唯留下那双皎洁的躯体如歌如诉地凝固在电影结尾和记忆深处。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难以相信那年她已经22岁……演一个孩子,刚刚开始发育的少女。她身上有一种无比特别的味道,优雅迷人。
我本来没有发现,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迷住了我,在这之前,有《人人爱上我老婆》(《Ma Femme Est Une Actrice》),导演兼男一号伊云·艾图 Yvan Attal是她的老公;还有《幸福生活从美满婚姻开始》(《Ils se marierent et eurent beaucoup d'enfants》),我为此还买了这个电影的原声cd。
由于对她的兴趣,我查了查她,惊人啊。怪不得她又拍片子又出cd。
她的爸爸塞尔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有人说“他统治了法语乐坛二十年,在91年去世之前,他一直是法国人生活的标志,他幽默,他放荡,他不羁,他浪漫,他反叛,他是整个八十年代的缩影。 无法概括他的伟大,同样也无法概括他的音乐,Chanson,Jazz,Rock,Funk,Reggae几乎所有的曲风他都信手拈来,玩的独到。更何况他不仅仅是歌手,还是作曲,作词,导演,演员,甚至画家,诗人,他仿佛有数个生命,重新剪接,随意展现,让所有的人同他一起游戏时代。”
先读的书。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大部分细节比较重视原著,能够让读者很好地把文字与画面对应起来,只读过小说的话,因为没有体验过这种异域风土,中国读者很容易有一种疏离感。
个别细节不满意,比如一些音乐运用的比较突兀,尤其是杰克在雨中的那一段音乐,还有就是选角过于美型和中性了,一些隐喻处理的也不够好。
想说的这些话,完完全全应该是从我看完《水泥花园》后最直观的一些感受。在这些文字之前,带着困惑和好奇读了豆瓣里的影评。但想要读懂《水泥花园》,去了解小说和作者是被推荐的方式,也即理性认识而言。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是《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像是屏幕外的没有温度的双眼在监测。杰克的叙述感情如出一辙:“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而且他的死如果不是正好赶上了我自己肉体成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跟此后的事态发展相比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
零点二十分,开始看这部电影。没有字幕的英文片,勉勉强强的看下去。又一个截然不同的杰克,高瘦桀骜的青春期男孩。只知道是15年以前的电影,有那样的风,吹着四个孩子——茱莉,杰克,苏,汤姆——他们的生活与成长。这成长色彩斑斓,太阳也鲜明刺眼,影片却使人压抑寒冷。
片名cement garden直译成水泥花园。孩子们住在工业荒原的中心,推土机带来的大量废墟里面,学校的场景被一笔带过。父亲母亲相继死去,孩子们不想被当作孤儿送去寄养,于是将母亲的尸体浇注在水泥的铁箱里。自此以后,他们几乎与世隔绝。之前有不少人以这部电影的姐弟乱伦作为噱头或褒或贬,但我想,中心问题在于,这些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被这段失去管束而又孤独畸形的成长碎片刺中。
茱莉在父母去世后,接替了母亲的角色,成为更小的孩子哭喊叫着的对象。苏对着日记倾诉所有,最小的儿子汤姆梦想成为一个女孩。青春期的杰克对着镜子自慰,在迷梦一般的日子里渴望着自己的姐姐。没有太多情节,影片的最后,茱莉跟杰克拥抱着,那个没有得到她身体的有钱男朋友破口大骂
“水泥花园”naturel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vschang2018.cn/post/1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