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朴赞郁的荷尔蒙浓度和犯罪指数在《分手的决心》里大大降低,不够过瘾。
特地去补了02年的《我要复仇》和03年的《老男孩》,结合"复仇三部曲"的另一部《亲切的金子》(05年)及今年的《分手》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确是我乐见的一种成熟和进步。
年青人带着要"革命"的决心,黄暴黑的cult犯罪类型片总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剧作里人物往往显示为一种被动反应,毫无选择的原始本能状态。如此,叙事才能紧凑,节奏才能加快,奇观才有可能,更容易对观者形成压迫感。如盖里奇的《大烟枪》
好电影不会被埋没。
多年后看这个电影居然还有熟悉的感觉,应该是十多年前曾看过吧,基本忘了讲什么,刷到评论最感兴趣的就是结局四个凶手的身份猜测。看到很多人都在猜,我也讲下我个人的观点。
1,首先行事不像民工,更不会是厂内工人,毕竟互不认识。反观四人,知晓宋此刻所在位置,全无废话,确认目标,占据地形,神态镇定,无疑是杀手。
2,影片前后不止一次讲裴与某组织有关联,且不论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组织,也不大会与裴有太多关联,毕竟影片没有描述裴的激进和积极的反社会反政府属性
对朴赞郁的初初敬仰是来源于那部《老男孩》。当时惊为天人:原来复仇可以这样描写,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后来知道原来《老男孩》只是“复仇三部曲”之一,于是下载了另外的一部。在周日的下午与老婆相约共赏。
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真的有点吃不消了。感觉电影的配乐相当吝啬,过多的流血镜头一定让老婆,紧紧闭上了眼睛。
后来我睡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郭德纲的《九尾狐》。在看下半部分。突然觉得电影变得好看多了。我对复仇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之间的仇恨。也包含着对生活的不满。
我查了一些资料,原来2000年是亚洲四小龙最后疯狂的一年,一年后经济纷纷开始下落。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导演抓住了,社会最底层,也许也是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大的职业——炼铁。炼铁工人的被辞退标志着生活对他的残酷,姐姐又生严重的肾病,生活的残酷,使得他开始变得不同。我觉得与其说是对别人的复仇,还不如说是对生活的复仇。对宋康昊来说,也是一样的。对杀女儿的凶手复仇,还不如说是对自己这个公司在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的不满。
《我要复仇》无终结的复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vschang2018.cn/post/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