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出生在70年代左右的应该更心有戚戚焉吧?这部电影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青少年的视角,折射出时代的掠影。
中国近年来的电影,似乎走入一个误区,标榜自己有深度的,就一味走苦大仇深的路线,没有最苦,只有更苦,但悲剧其实用喜剧的方式拍才更感人,比如美丽人生。
古人说:忧而不伤,哀而不怨,乐而不淫。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多彩,近代变革又如此巨大,应该能孕育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才对,为啥电影编剧如此贫乏呢?
那天晚上,在换了几部电影之后,看过它的片头,便放下遥控器“就它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部怀旧片,片中充满了社会主义80年代的符号,霹雳舞,电子乐,歌舞厅,大剧院,倒爷,英语热,垫肩蓬蓬裙和蓝色牛仔裤……这些细节营造出的怀旧气氛像是一种气味,牵引你的鼻子将你不知不觉带入回忆之中。
它几乎也可以作为记录中国那个时期的一部佳作。
当然,总有一些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去俄罗斯,有点失望,走在厚厚积雪的大街上,看不出跟长安街有啥区别,直到进了剧院,博物馆,美术展,还有街边比比皆是自由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才一天比一天更明确,这是一个艺术的国度。所以,当教官冲波波嚷:“你竟敢在艺术的殿堂里如此跑!”真是让人捂着嘴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除开那些生活质感的皮毛层面所营造出的时代感,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是高昂的理想主义情怀,波波的理想是将自己的女舞伴高高托起,是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是在众人面前说“我爸爸是巴瑞辛尼科夫”,当然,最后这一点纯属幻想,幻想跟理想本来差得就不多,不是吗?跟许多“弑父”题材相比
大概从《战斗民族养成记》(这个俄剧也推荐,非常搞笑)开始,又重新集中看苏俄电影,及看到《跳芭蕾舞的男孩》(解体后拍的),苏联解体前电影,还是更有精气神(感觉解体后好片不多了),这精气神在以解体前为背景的此片中也遗留一些。脑洞下小男主长大后就是《战斗民族养成记》里的寡头,一边弹钢琴一边淡定表示“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大意)。”此片除了本身很好,还贡献了Mikhail Baryshnikov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令我2018收获新的男神。初识巴瑞辛尼可夫,录像带寥寥几个镜头,立刻惊艳到我
因为中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出生在70年代左右的应该更心有戚戚焉吧?这部电影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青少年的视角,折射出时代的掠影。
中国近年来的电影,似乎走入一个误区,标榜自己有深度的,就一味走苦大仇深的路线,没有最苦,只有更苦,但悲剧其实用喜剧的方式拍才更感人,比如美丽人生。
古人说:忧而不伤,哀而不怨,乐而不淫。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多彩,近代变革又如此巨大,应该能孕育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才对,为啥电影编剧如此贫乏呢?
特别无聊在中央6看的一个片,看进去了,不敢说看懂了,反正看完觉的比某些大片强。《Мой папа - Барышников》的翻译是《我的爸爸巴雷什尼科夫》,翻译为《跳芭蕾舞的男孩》缺少了这个片的味道,不知道哪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搞的,所幸电视上的片名没改。
大背景是在俄罗斯计划经济的那个年代,主人公从小跟着妈妈生活,没有见过爸爸,电影开始就是一把剪刀把相册中的男人剪掉,这个男人就是主人公的爸爸,所以主人公从小没见过他爸爸长什么样,为故事埋下了伏笔。主人公在一所芭蕾舞蹈学校,好像是因为主人公比较瘦弱,在战斗民族的其他同学跟前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在学校过的并不快乐。有一天他得到一盘录像带,是一个叛逃到美国的,名叫巴雷什尼科夫的芭蕾舞录像,他被震撼到了,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芭蕾舞者。因为一个朋友说他长的象巴雷什尼科夫,他让自己相信他的爸爸就是巴雷什尼科夫,那个叛逃到美国的,伟大的芭蕾舞者。他模仿录像努力学习,在学校终于得到认可,于是他更加确信自己的父亲就是巴雷什尼科夫
跳芭蕾舞的男孩:变革前的苏联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vschang2018.cn/post/10851.html